0

    “跳崖式”降温引发猜测,苏州今冬会很冷吗?

    9个月前 | admin | 74次围观

    “双11”正日益临近,一则“拉尼娜事件将形成,预计今冬偏冷”的消息突然抢了头条,许多市民打算提前添置御寒保暖用品。拉尼娜事件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苏州今冬究竟会不会偏冷,甚至成为冷冬呢?

    多重因素影响,拉尼娜年苏州经历过哪些“特殊天气”

    今年10月中旬,冷空气频繁侵袭苏城,“一夜入秋”甚至“入冬”的体感,让市民直呼吃不消,“跳崖式”降温引发了“今年冬天会很冷”的猜测。国家气候中心此前一则消息似乎提供了“佐证”: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值得关注的是,2020至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拉尼娜事件,今年将是“双拉尼娜年”,连续两年冬季发生拉尼娜事件,其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拉尼娜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的厄尔尼诺,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21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了7次拉尼娜事件,分别在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拉尼娜年,苏州曾经历过哪些特殊天气呢?这里举几个案例(部分)。

    2008年1至2月,我国受拉尼娜事件影响,遭受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2008年1月26日至2月2日,苏州出现了4次暴雪过程,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对道路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高架路多次关闭,部分公交线路停运或缩短运营时间。

    去年末至今年初,我国先后经历了4次大寒潮,尤其今年1月6日至8日寒潮过程中,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创下不少纪录,华东地区遭遇持续低温冰冻天气。去年12月29日至31日,苏州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达12.7℃至15.3℃,今年1月7日最高气温降到了零下4.3℃,创苏州气象观测站1961年以来白天最高气温新低;1月8日早晨,全市各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在零下7.0℃至零下8.3℃之间,其中苏州气象观测站为零下7.7℃。

    此外,去年8月,苏州还频频出现区域性持续高温,其中8月11日至21日连续11天高温,8月中旬平均气温达到了32.4℃,较常年偏高4.3℃,气象上属于异常偏高。

    今年夏天,我国多地强降雨、高温热浪及强对流天气等频发,极端性、致灾性为近年来罕见。8月中旬,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长江流域交汇,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强降雨带,湖北襄阳、随州遭遇特大暴雨。苏州8月10日20时至15日20时降雨量达到了122.3毫米,创2000年以来同期新高。8月26日午后至上半夜,苏州大部分地区又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达105.1毫米。今年三伏历时40天,其中苏州雨日为19天,比常年同期偏多4天,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多,降水量达404.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2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多。

    苏州今年5月7日入夏,是1961年以来最早入夏的年份,历时5个多月,入秋较常年偏晚20多天。8月中旬出伏以后,苏城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进入处暑节气,“秋老虎”依然肆虐,并一直持续至8月底、9月初,甚至9月下旬还出现了高温。9月1日、10月8日,苏城分别遭遇了1961年以来的“最热开学日”和“最热寒露节气”。

    苏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气象专家程维忠举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发生了一次拉尼娜事件。其间,2018年1月24日夜里至26日早晨、1月27日早晨至28日早晨,苏州连续迎来了两场暴雪,降雪间歇时间短,累计雪量大、积雪深,为2008年后影响苏州的最强暴雪天气。出现暴雪过程情况比较复杂,除了拉尼娜引发冷空气带来的低温,还有南方水汽的配合等多重因素影响。他认为,拉尼娜年,苏州经历的这些天气,成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等多重因素,并不单单只有拉尼娜事件影响。

    “气温偏低概率较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冷冬”

    今年1月,我国北方地区在拉尼娜事件中经历了一次超级寒潮。许多市民记忆犹新,苏城去年末至今年初遭遇持续低温冰冻天气,今年初最低气温“破冰”持续一周左右,网上曾一度出现“60年来最冷冬天”的传言。今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候状况年度报告显示,尽管拉尼娜现象来袭,2020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同月,国家气候中心明确,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为“暖冬”。对此,程维忠介绍说,这是因为今年2月我国又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回暖过程,苏州2月上、中、下旬平均气温分别达到了8.7℃、9.3℃、12.0℃,较常年分别偏高4.1℃、2.8℃、5.5℃,均属于异常偏高。“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气温偏低不等于冷冬。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但并不是每个拉尼娜年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

    国家气候中心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偏高的年份分别为10个、5个,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通常来说,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比较高,但并不意味着今冬一定偏冷。苏州气象记录上,2016年1月24至26日早晨出现了严重低温冰冻,过程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9.0℃(出现在1月24日),不在拉尼娜事件影响时段内。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消息,去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再创新纪录,年增长率高于2011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且这一趋势今年仍在继续。全球气温还将继续升高,气候变暖可能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还将继续增大。程维忠认为,拉尼娜事件是一个“气候概念”,其带来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整个气候背景相应发生了变化。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今冬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叠加,受多重因素影响,天气变化更加复杂、不明朗。苏州今冬究竟会不会偏冷,甚至成为冷冬,还有待于进一步统计分析,科学研判,市民需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和短临天气预报信息,并加以防范。(苏报融媒记者 邵群)

    19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不计算2021年末,上同)。其中,仅出现过1次强拉尼娜事件,时间从1988年5月持续至次年5月;有9次中等强度事件;其他均为弱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1次强事件(1988年)外,还有4次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98年、2007年、2010年和2020年),其他均为弱事件。据统计,在1951年至2019年的14次拉尼娜事件中,拉尼娜事件第二年下半年继续发生拉尼娜事件,即“双峰型拉尼娜”的情况有5次;发展为厄尔尼诺事件有3次;维持中性状态有6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