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治理雾霾需从细节(来源:人民网)

    2年前 | admin | 228次围观

    1.治理雾霾需从细节着手(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据中央气象台和环保部消息,27日之前,由于京津冀地区冷空气势力仍然偏弱,气象条件总体上仍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在此期间,京津冀地区的中到重度霾仍将持续,部分地区有继续加重的趋势。27日白天,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消散或明显减弱。(2月23日 《光明日报》)

    近一年来,如果要评出一个在民众眼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那就莫过于雾霾一词了。接踵而至的雾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整个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给我们薄弱的环境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对于各地的治霾决心及措施,媒体上报道的并不在少数。从北京高调宣布的7600亿元治霾,到全国各地的拆除“环境污染大户”,尤其是国务院,在去年9月份,还专门下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在保护环境、治理雾霾方面的决心可见一斑。

    虽然各地的治霾攻坚战,一直在进行着,然而治霾作为一项全民系统工程,并非短期内所能解决的,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我们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也不能寄希望于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更要做一个参与者。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须做好治霾行动的主导者。在一些民众看来,雾霾之所以会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我们不难看到,充斥于网络舆论空间的各种对政府部门的抱怨。虽然这种指责有失偏颇,但也给政府部门提了醒,唯GDP的观念已经过时,而如何作何环境保护、改善民生才是政府方面的工作出发点。

    对于污染企业来说,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是治霾的关键。雾霾的产生,虽然有天气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也就是遍布全国各地高污染的能源、化工企业,归根究底还在于这些企业的粗放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而要治霾就须先治污,治污就要从加强生产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做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产业、低碳经济,清洁生产,方是实现蓝天之源。

    当然,治理雾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个人力量有限,但只要我们人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大城市里尽量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既能减少交通拥堵,另一方面更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产生雾霾的诱因,必然能为治理雾霾添上浓重的一笔。

    从细处着手,相信在政府、企业及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雾霾的人为土壤会越来越贫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众必将拥有一片洁净的蓝天。

    2.雾霾治理亟需全民行动(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环保部昨日通报,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都出现灰霾,波及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该面积已比得上去年元月全国出现的严重霾过程。此次霾过程要一直到27日才会彻底结束(2月23日《新京报》)。

    四分之一国土遭受雾霾侵袭,山失翠黛,水浮尘埃,民众健康遭遇危机,“雾霾猛于虎”绝非危言耸听。然而,引发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大自然本身的气候变化、人类不计后果的破坏、工业发展中对污染企业的监控乏力和民众自身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漠视等等,是近年来雾霾泛滥的根源所在。之前,尽管有仁人志士为保护环境而奔走呼号,可总是被鲜亮的GDP数据和发展的声音所淹没,今天,因为不堪破坏和负重的大自然终于以“雾霾”的形式让民众自食其果,多少有些自作自受的结果,于是,面对泛滥的雾霾,有人戏谑调侃,有人殚精竭虑。可在历史的推进中,发展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既然发展是历史的定律,那么,面对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不应该是调侃和戏谑,应该想办法去解决。

    目前,面对频发的雾霾,民众有了谈“霾”色变的感觉2014雾霾,不论是调侃或戏谑,根本原因在于对雾霾的无奈。其实,对于雾霾笼罩下的每一个个体仔细思考一下,果真如此吗?

    不然,每个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生物,衣食住行、举手投足,都与其密切相关,或许一个人不经意的一次乱扔垃圾、一次随地吐痰都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尽管看起来那不经意的一次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如果13亿人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都不经意一次,试想一下,垃圾满天不飞才怪!所以说,治理雾霾,保护环境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事,更是13亿人民的事,面对雾霾天气,不应该是调侃和戏谑,而是在党和政府号召下的全民行动。

    雾霾的泛滥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所以,治理更不是一朝一夕之能事,应该在顶层统一设计下,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首先,政府加强重污染企业的管理,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坚决重拳治理,在现有基础上治理并保护好碧水蓝天,杜绝以发展的名义放纵污染;其次对于一些汽车等具有排放污染源的机动车辆等进行适当的限行或禁行,鼓励民众以公共交通工具代行,减少开车出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再次是借用政府舆论工具,传播环保知识,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全面动员广大民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治理雾霾是全民的责任和义务,不是面对雾霾进行调侃和戏谑。因此,雾霾治理亟需全民行动,只有全民参与,全民行动,才能做到有力治理。

    3.治理雾霾,人人都不是“旁观者”(来源: 新华网)

    中东部大部分省份日前出现灰霾,波及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雾霾围城挥之不去,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

    治理雾霾,政府责无旁贷。但也有网民提出: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与其一味抱怨2014雾霾,不如参与其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根治我们身边的污染。这种观点非常在理!

    2014雾霾_雾和霾统称为雾霾吗_2014雾霾首都机场航班延误

    雾霾的形成,除了气象条件,水泥、钢铁、焦化等高能工业产业导致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之外,机动车尾气排放PM2.5等也是降低空气能见度的“罪魁祸首”。因此,治理雾霾天气既需要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走绿色发展之路,更离不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自觉行动。

    比如,市民可以用合理使用机动车,多乘坐公交,减少尾气排放,同时要避免过度装修,节约生活资源,杜绝铺张浪费……只有每个公民都把自己作为环境治理的一份子,才能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合力。

    雾霾围城,每个人都不能做看客、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将环境保护意识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唯有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让我们不再有“心肺之患”,才能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拥有一片蓝天白云的宜居环境。

    勿让环境忧患“霾”在麻木心态里

    必须正视,雾霾的毒,来自于环境理念的毒。正是因为我们在麻木中放纵,人类的命运才跟艰难的呼吸联结在一起。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所生长着的这片土地的过客,无底线的透支,不但剥夺了后辈享受湛蓝天空的权利,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陷入霾毒之中。如果再不从这种麻木中醒来,再不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敏感,注定着健康安全和清新生活的继续沦陷。

    治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意识

    回溯国内环境治理的历程,不难发现,我们出台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的起步其实不算晚,但长达十几年的环境治理结果却是,旧有环境不仅未得到改善,而且还越来越严重,从看不见的土壤污染,到看得见的水污染,进而空气污染,如是“演进”过程,是近在咫尺的、治理的前车之鉴。而要避免这些地方给污染治理制造阻碍的历史延续,需要每一个地方官员,都能抱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对未来、对子孙负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