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危害必修第21讲

    1年前 | admin | 116次围观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讲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

    第21讲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考查点拨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a

    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

    常以简答题出现:

    通过材料以简答题的形式分析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措施

    2.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b

    3.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c

    考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1.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分类:

    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

    潜在性、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加试)

    (1)危害

    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②带来间接损失。

    ③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我国的自然灾害

    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

    地震灾害危害度也较大。

    3.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台风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狂风、暴雨与风暴潮等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减弱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预警,做好防寒准备

    地震、滑坡、泥石流

    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西南地区

    人畜伤亡、财产损失大,公共设施遭严重破坏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建筑物和岩体,避开危险区

    1.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2.几种自然灾害的答题模式

    (1)沙尘暴

    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少等

    人为原因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

    ⑥推广轮牧

    ⑦禁止过度樵采等

    (2)地震

    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减轻灾害的措施

    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②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③建立健全减灾防灾的法律法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④开展国际合作等

    (3)滑坡、泥石流

    典型地区

    西南地区

    产生

    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风化严重,碎屑物质多

    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严重,工程建设不当等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建立护坡工程等

    (4)赤潮

    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温高

    ②静水

    ③静风

    ④海域相对封闭等

    人为原因

    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海洋开发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近海水域

    治理措施

    ①建立健全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布预警,引导人们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减缓近海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

    (5)咸潮

    典型地区

    珠江口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少,河流入海径流少

    ②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人为原因

    ①无序挖沙

    ②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

    治理措施

    ①建立预警机制,调水引淡压咸

    ②加强河道采沙管理

    ③节约用水等

    1.(2016·台州质量评估)读“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示意图”,某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该系统的主要影响是()

    A.泥沙淤积加剧B.植被演替加快

    C.垦殖活动停止D.溃垸比较严重

    答案D

    解析洪涝灾害严重时,围垸内水位较高,水量较大,对垸堤压力较大,容易造成溃垸。

    (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2~3题。

    2.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3.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

    答案2.D3.B

    解析第2题,首先根据图中的经度变化规律,判断该图位于北半球。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①位于北美洲,因此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正确,故A项错误。

    根据经纬度判断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故B项错误。

    ③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相同,故C项错误。

    根据经纬度判断④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故D项正确。

    第3题,④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在此处发育的台风自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副热带高气压的外围地区,高压四周的气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会对台风的移动方向产生影响,使其方向发生偏转。

    4.(2015·广东文综)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甲乙位于地震破坏程度中强区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中高区域,并且有断裂带分布;丙次生灾害发生频率高;丁距断裂带较远,地震破坏程度弱,发生次生灾害的频率低。

    考点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种类

    类型

    含义

    关系

    洪水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由于两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通称为洪涝灾害

    雨涝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地震多发生哪些地区._老少边穷地区最易发生腐败的地方_春旱主要发生的地区是

    人类活动。

    (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原因

    春夏之交

    华南一带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暴雨时常发生

    6、7月份

    江淮地区

    受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

    西南地区

    受西南夏季风影响,时降暴雨

    8、9月份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

    (3)我国暴雨的特性:

    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长江和淮河为例)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使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现以长江和淮河为例来分析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长江

    淮河

    致灾原因

    自然

    原因

    (1)气候:

    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雨期长,降水多,夏季普降暴雨

    (2)流域水文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③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往往同时进入汛期,中下游泄洪压力大;④中游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泄洪能力不足

    (1)气候: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兼有北方夏季暴雨集中和南方降水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2)流域水文特征:

    ①中下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中游河道弯曲,泄水不畅;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能力低

    人为

    原因

    (1)破坏植被:

    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作用减小;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淤积

    (2)围湖造田:

    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降低

    减灾防灾措施

    工程

    措施

    (1)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3)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非工程措施

    (1)严格控制乱砍滥伐,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2)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健全减灾防灾管理体系

    (3)增强人们对洪涝灾害的认识春旱主要发生的地区是,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等

    1.(2015·广东文综)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

    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答案C

    解析选项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能加速城市雨水排泄速度,选项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选项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河水上涨造成的洪灾,对城市内涝基本无效。

    下图为“1969年~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3.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

    答案2.B3.A

    解析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受灾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复杂度指数波动较大,且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

    第3题,造成洪灾的因素可分为气象因素和水文因素,C、D有利于减轻洪灾,冰川消融对东部省区影响较小,故A项正确。

    4.(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原因: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解析洪灾的成因应从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地形、河流水系特征三个方面分析。

    措施应从移民或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水利工程两个角度分析。

    课时训练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是洪涝等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2.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B.北涝南旱

    地震多发生哪些地区._春旱主要发生的地区是_老少边穷地区最易发生腐败的地方

    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

    答案1.D2.B

    解析第1题,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的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第2题,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造成我国东部北涝南旱。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50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4.②地以春旱为主的原因不可能有()

    A.春季降水少

    B.春季增温快,蒸发量大

    C.此地春季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D.春季气温低,易发生寒潮天气

    5.③地易发生干旱的时间是()

    A.1月~2月B.4月~5月

    C.7月~8月D.11月~12月

    答案3.B4.D5.C

    解析第3题,结合图例,从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两个指标上比较,②地区即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

    第4题,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且增温快,蒸发量大,但是此时作物生长需水量大,所以特别干旱。

    第5题,造成③地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7月~8月的伏旱。

    读“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7.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

    答案6.A7.B

    解析第6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由图可知,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7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8.下列自然灾害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特征,判断正确的有()

    ①长江流域在20世纪以来,发生了1936年、1954年和1998年的三次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周期性②我国的川、滇、黔交界地带,常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因性③2016年1月2日,黑龙江林口县发生6.4级地震→突发性④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都有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潜在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②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常会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的潜在性和复杂性。

    ④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都有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属于周期性。

    我国旱涝灾害多发,危害巨大。

    完成9~10题。

    9.北方和南方地区常常出现此旱彼涝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顺序D.用水季节变化

    10.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A.加强监测预报B.改变水循环模式

    C.疏散重灾区人口D.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9.A10.D

    解析第9题,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和夏季风的进退有关。

    第10题,兴修水利工程是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

    11.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________地区的________现象,其发生的时间是______中旬,长达一个月之久()

    A.长江中下游梅雨6月

    B.黄河中下游锋面雨7月

    C.东北地区锋面雨8月

    D.东南沿海台风雨5月

    答案A

    解析从材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可以看出,本题说的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其与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进退、强弱有关系。

    12.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日益紧缺。

    下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春旱主要发生的地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________,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3)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

    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华北平原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②降水年际变化大;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比较严重。

    (2)主要的区位条件有:

    ①黄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土壤次生盐碱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

    (3)青藏高原地热能和太阳能。

    水能:

    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

    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

    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解析第

    (1)题,华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从本地水资源状况、人口与经济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

    (2)题,考查在气候相对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易造成的问题。

    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地热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资源。

    13.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所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什么?

    答案

    (1)东部南部

    (2)季风气候显著,受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降水较多,且多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3)①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的准确率;②河流上游植树造林,中游兴修水库,下游加固堤防;③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

    (1)题,可从地图上读出暴雨和特大暴雨分布地区。

    (2)题,“气候原因”是关键词,应从我国降水的特点归纳。

    第(3)题,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区,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多暴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