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冠之殇:美国华人疫情口述史(上)

    1年前 | admin | 128次围观

    ID:linshiyu2005

    【编者按】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为了在宏大的历史中留下一些个体的、感性的、微小的细节,《纽约时间》邀请了专注于华人口述历史的作家林世钰,记录在新冠疫情中搏斗的华人的历史。她先后采访了20位美国华人,记述了他们在疫情中的经历,并陆续在本号首发。近日,这些记录得以结集出版成《新冠之殇:美国华人疫情口述史》一书。 境外读者可在此网站购书:。

    以下为《纽约时间》主 编钭江明为 该书所作的序言,以及作者的自序。

    多人讲述新冠后故事_印尼一军校近1300人新冠阳性_超市24人新冠聚集感染

    序言 | 说吧,记忆

    钭江明

    2020年2月,因为要到纽约华人资讯网工作,我来到了纽约。那时候,虽然心里已经笼罩着新冠病毒的阴影,但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月后,我将置身于世界新冠疫情的震中。

    在此之前,不仅我们这些刚刚移民到美国的人,包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本地人,都对美国的医疗防疫体系有一种美好的想象。我记得在第一例新冠病人还未被发现、满城风声鹤唳之时,当时的纽约市长白思豪还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第一例病人的发现(来证明我们的准备有多么充分)。

    直到残酷的四月降临,新冠病毒挥舞着收割生命的镰刀,我的窗外每日都不停地响起救护车急促的鸣叫。所有人都意识到,我们已经被迫仓促地来到了人类的重大历史时刻。

    对于历史,我一直怀疑大人物、官方机构所进行的书写。即使公正无误,那些历史也肯定缺少个体的、感性的、微小的细节。巧的是,我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专注华人口述历史的作家林世钰,于是邀请她记录在新冠疫情中搏斗的华人的历史。

    这是疫情口述史的初衷,也是我们与世钰找到彼此的原因。

    第一篇是世钰讲述自己的个人历史。我至今还记得那篇记录的标题:《2020,我的大江大海》。在美国的华人比其他族裔经历了更长时间的、新冠病毒所带来的痛苦、折磨与创伤。世钰从自己开始,之后记录了越来越多在新冠疫情中搏斗的个人。

    作为她文章的第一读者,我也从她的记录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这样一份疫情口述史的意义所在——当那么多鲜活生命的个人历史透过世钰的文字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时,他们的热爱与纠缠,他们的失落与伤痛,他们的眼泪与欢笑,他们的不甘不舍不离不弃,他们的骄傲执着挣扎搏斗,都通过个人叙述为这段历史填上血肉。我相信,这段历史在遥远的将来会渐渐模糊,而当你打开这本疫情口述史时,历史仍然会扑面而来,你甚至可以闻到历史的呼吸。

    历史如果不被讲述,不被记录,就会显得可疑失真。的确,官方机构会从宏大角度写下历史,但历史也在呼求更多的个人将他们自己版本的历史加入进来,就像大海呼唤河流与雨滴。

    世钰呼应了历史对她的呼求,而历史也在向你呼求:说吧,记忆。

    2022年2月12日(美国纽约)

    (钭江明,资深媒体人,曾任《南方都市报》编辑、网易副总编、《时尚先生》主编,现为《纽约华人资讯网》和《纽约时间》主编)

    自序 | 拒绝遗忘

    林世钰

    写这本书的动因,源于自己在疫情中的亲身经历。

    2020年1月15日,当我踏上回国之路看望术后的母亲时,根本没有想到会陷入一场百年不遇的疫情中,家乡封城,举国惊惶。此后,我在国内滞留了两个多月,直至3月21日才艰难返美。

    回到美国后,又赶上疫情高峰期,纽约、新泽西等地封城。女儿在家上网课,先生在家办公。除了先生偶尔去买菜,我们几乎足不出户。后来在后院搭了一个简易的羽毛球场,总算有了户外运动。

    4月6日,公公在国内去世,先生未能回国奔丧,悲伤难抑。4月7日,教会一个关系要好的姐妹去世,我们未能见上最后一面,遗憾万分。紧接着,陆续听到认识的朋友本人或者他们的家人染上新冠,甚至有人因此去世。

    越来越多的悲伤积压在我的心头,如一团团浓墨般的乌云。那时便想,新冠疫情是我们这代人独特的经历,必须记录下来。官方的宏大叙事已经够多了,我要做的是,在宏大叙事之外找到另一种可能——记录具体个人在这场疫情中的命运。将来如果有人要研究这场百年不遇的疫情,或许我的文字可以起到一点资料性的作用。

    巧的是,因了一个朋友的牵线,我认识了资深媒体人钭江明先生。在国内时,他曾是《南方都市报》编辑、网易副总编、《时尚先生》主编。移居美国后,他与同仁一起创办了自媒体“纽约华人资讯网”和“纽约时间”。我与他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他马上爽快地说,写吧,发在我们这!

    于是,从当年4月开始,我开始为“纽约时间”的“疫情口述史”栏目撰稿。

    采访过程中,我力求行业的广泛性,记录不同职业的人在疫情中的不同境遇。15个采访对象都来自不同行业,其中有小企业主、幼儿园园长、护士、公司职员、律师、艺术家、非营利机构负责人、摄影师、主持人、保险经纪人等。他们中有的人是我认识多年的旧友,有的是初识的新朋。

    让我感动的是,不管是旧识还是新知,他们都真诚地向我敞开心扉,和我分享自己及家人在疫情中的遭遇及感受。

    那些故事中,有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有人性光辉闪耀的时刻。好几次,我因为悲伤或感动而落泪。

    比如刘强,为了谋生,他疫情期间还在外面跑业务,最后不幸染上新冠,还传染给了父母,结果一家三口住进同一个病房。他的病情日渐好转,可是父亲却被送进重症室。两人分别时,刘强流泪说了一句“爸爸,我爱你!”他叙述时几度哽咽,我听了也是泪光闪闪。

    比如刘星,其母染上新冠后,病毒攻击了脑部,最后在昏迷中离世,一句遗言都未留下。刘星说,一个月前,她看着那个武汉女孩追着灵车哭喊“妈妈”,没想到现在自己成为她了。她在电话那头哭泣,我在这头也是泪流满面。

    比如沈小乐,新泽西李文斯顿镇华人协会原董事长。2月,他组织民众买口罩,寄往国内支持抗疫。3月,在仇亚的紧张气氛中,他又组织华人捐钱和购买防护用品,往一家家美国社区医院送。华人草根不但为自己的母国,也为所生活的美国社区拼尽全力,这种不分西东的大爱令人感动。

    比如魏峰青,美国华仁协会执行主席。她组织了“快乐心旅”系列讲座,抚平了人们的焦虑情绪。同时,她还募捐购买口罩送给医院,并把国内企业捐赠的中药和茶叶捐给社区民众。

    每个人的故事都那么精彩,每次采访都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由于无法见面,几乎所有的采访都是通过微信视频完成的。这也算是我写作生涯一个很特别的经历。这些视频都是历史记录,非常珍贵。我们穿越疫情,疫情也穿越我们。等将来疫情结束了,生活恢复正常了,我们把酒祝东风,回头再看这些文字和视频,应该别有一番滋味。

    由于每个人的采访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最长的甚至长达七个小时,所以整理录音变成一项很繁重的任务。算起来,每篇稿子从采访到落纸成文,基本需要三天时间,这消耗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每周我一般只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完立即整理书稿多人讲述新冠后故事,从那些支离破碎的叙述中找到一根线,然后把“珍珠”串起来。

    老实说,做口述历史犹如攀爬陡壁,让人望而生畏。要不是有十几年的采访经验作为底子,要不是自己对口述历史情有独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2020年7月,我完成了计划中的对15个人的采访,“纽约时间”疫情口述史项目结束。后来一想:何不再采访五个人,凑成二十万字出本书?

    当年秋天,中国政府出台了非常严苛的回国政策,留学生回国难于上青天,我听到了很多关于留学生回国难的故事,觉得应该为这个群体留下一点记录,于是采访了哥大毕业生苗欣阳。欣阳是我以前报社同事的女儿,一个聪明漂亮的姑娘。她在纽约坚守了几个月后,还是决定回国。疫情改变了她最初想在纽约实习和工作的计划。好在她目前已在国内顺利找到了工作。祝福她!

    之后某天,我路过镇上一家东北菜馆,发现已经关门了,顿时惆怅万分。我们一家都很喜欢这家餐馆,他们做的东北菜很地道,没想到最后还是无法撑过疫情。当时觉得应该记录华人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中餐馆的疫情故事,于是联系采访了我的一个老乡,来自福建的中餐馆老板Kevin Fei。他同时也做装修,对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的紧张程度深有体会。

    美国在疫情中死了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有基础病的老人,我觉得应该记录一下老人这个群体在疫情中的境遇。2021年秋天,我去纽约拜访高耀洁先生。94岁的她住在纽约高层公寓里,由于疫情的缘故,已经一年零八个月没有下楼了,精神非常萎靡。我采访了她,文章发在我的个人公号“一苇杭之渡彼岸”上,近十万人阅读此文。

    接下来,我又采访了王小萍女士和曹放先生。

    小萍是我第一本书《美国岁月》的采访对象之一,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去年感恩节前夕,我才得知她得了新冠,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她的人生态度因此大有转变,不似原来那么好强,也不再追求表面的东西,而是时时感恩,并愿意在自己的后半生多帮助别人。她的叙述深深感动了我多人讲述新冠后故事,于是把她列入我的采访名单。

    曹放是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我目睹了他们一家在疫情期间经历了老人去世、夫妻分居、回国登记前被查出“阳性”种种艰难,可谓步步惊心。幸而有惊无险,一家三口最后得以在国内团聚,几个月后又顺利返美。很多海外华人事业在美国,父母在中国,两头牵挂,在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处境尤为艰难,曹放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20个海外华人,20个疫情故事。他们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华人,但至少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华人在这场疫情中处于夹缝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就在本周五(2月4日),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达到了90万!新冠已经成为美国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Ashish K.Jha博士感慨地说:“如果你在两年前疫情刚开始时告诉大多数美国人,未来几年将有90万美国人死亡,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如今成为现实了。”

    据预测,至今年4月,美国死亡人数可能要达到100万。

    尽管美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世界顶尖的医疗机构,但是新冠死亡人数竟然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最高的。这不免让人感到难过和遗憾。而且抗疫过程中出现疫苗政治化、不同党派和族群之间严重分裂等极端现象,更是让人沮丧。

    这次疫情是人类一场大劫难,人类理应打破藩篱,携手抗疫,而不是囿于自己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彼此为敌,互相攻击。可是我看到一些国家互相指责,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彼此的敌意越来越深,让本来就伤痕累累的世界撕裂得更厉害了。

    新冠病毒其实没那么可怕,它虽然来时如山倒,走时如抽丝,但是终有一天会结束。更可怕的是国与国、人与人割裂时产生的“政治病毒”,搞不好可能要存活好几代。

    疫情仍未结束,它带给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次生灾害还会存续相当一段时间。疫情之前正常的生活状态,如张爱玲《半生缘》里世均和曼桢的爱情,“回不去了”。经历了疫情之前不算完美、但尚属稳定的“昨日世界”,再看如今满目疮痍的世界,不免有点唏嘘。

    人类因为掌握知识和科技手段而滋生出来的傲慢,一个小小的病毒就把它击打得支离破碎、左支右绌。在伟大的造物主和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是否应该谦卑下来?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全面开放、彻底“躺平”,一些国家仍然执行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我不确定疫情的潮水什么时候退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你乐意与否,病毒不会迎合人类政治上的某种需要而乖乖撤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

    经历了这场疫情,我不得不承认,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其实只是一粒尘沙,微不足道。我们能探索到的,仅是宇宙的皮毛。所以,对于神以及神创造的这个世界,当存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节制使用神赐给我们的河流山川,草木果蔬,黍稷菽麦以及其它资源;去爱身边或者远方的人,避免纷争,守护和平。如是,人类内心才可以达到真正的安息,也能让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休养生息。

    经此一疫,如果人类很快就遗忘曾经受过的苦难,故态重萌,那么,这两年多的苦就白受了。

    2022年2月6日(美国新泽西)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非虚构类)”。喜欢旅行、摄影、收集民间手工艺品,目前旅居美国新泽西州。

    标签: 疫情
    发表评论